今年大寒為國曆1月20日星期四 春節將至,大寒是冬季最後一個節氣,代表24節氣已走到尾聲。 台灣諺語也說到:「大寒不寒,春分不暖。」大寒如果不冷,來年的春天會十分寒冷。
台灣俗語:「大寒見三白,農人衣食足。」三白是說三場大雪,大寒時節如果天不寒、地不凍,害蟲未死,則人畜必有災殃,故也有說:「大寒不寒,人畜不安。」 冬季人體代謝變慢,低溫也容易使細菌、病毒蠢動,要 #把握大寒節氣養生,為來年健康打基礎。 大寒時節多已接近春節,此時不但氣溫偏低,不利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病情;也要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入侵,除了少喝冰涼飲料,可適時補充如大蔥、花椒與桂皮等性溫、散風寒食物;腸胃功能不佳者,除了避免冬季暴飲暴食,可拿適量陳皮、麥芽或山楂,沖泡溫熱開水飲用,有助理氣兼保護腸胃。大寒正靠近快樂、愜意的新年假期,具溫補效果的羊肉爐、火鍋等鍋物還是可吃,但不建議攝取過多。若想靠食補養生,建議可適時補充如生薑、紫蘇葉等具有理氣升散效果的食材;原本初冬提議多吃具辛溫效果的乾薑,此時可慢慢減量。 把握冬季尾聲,大寒時節氣溫仍偏低,日夜溫差大,生活作息最好早睡晚起,以防清晨溫度過低,導致身體陽氣外耗,無法對抗寒氣而受涼。上了年紀的長者,或末梢神經循環較差民眾,應重視頭頸、耳朵與手腳等部位的保暖,減少皮膚外露機會。平時可利用陽光不刺眼的午後,外出散步或做點伸展操,活動筋骨,為象徵陽氣升發的春季預做準備。 評論已關閉。
|
|